老人老菜自在過

DSC_4537c13.jpg

雞年大典總算過去,即將五歲的QQ,非說自己是四歲。

現在人都怕老,連孩子也不例外。「老」成了負面意思,凡加上「老」就是:老套、老面孔、老思維、老不羞,就算看似讚美:寶刀未老、老當益壯、徐娘半老,也是強調不老的青春。當然稱親人朋友等為老伴、老張、老王等,不在此例。

對於「老」,姥姥可是唱反調,越老越愛老,除了能倚老賣老,也拉得下老臉,能忍能道歉,那可是年輕時辣子脾氣做不來的。如此一來,老來人生真的輕鬆不少。

姥姥的老菜還沒上桌,光「老」就扯了一盤,也是老人通病,看官請耐著點。

逢年過節少不了吃喝,女兒訂了遠企「醉月樓」年夜飯。若問我這頓年夜飯如何?氣派、菜色、服務都沒話說,比之去年某飯店變味海鮮好太多,只是姥姥還是想自己做的老年菜。

DSC_4486c.jpg

7133c.jpg

(QQ最愛舅婆,有時候愛不惹她哭的舅公。)

於是臂痛略好的姥姥技癢,從小年夜除了搭配女兒在「香菇王」買的成菜,就暗自分批分天,自葷菜做起:

DSC_4613c.jpg

粉蒸排骨,也是早年母親的招牌菜。學母親用花椒、糯米炒後粗打米粉,一次可蒸好幾碗。嬌客辣的滿頭大汗,還是一塊接一塊,尤其是墊底的地瓜。偶然在外吃到用完整米飯做的粉蒸,或是粉多料少兼之太柴,真是不知從何說起。

DSC_4482c.jpg

魷魚螺肉湯,做這道菜有幾分心虛,雖有豐原阿嬤電話教了做法,也上網做功課,結果嬌客說沒有肉或排骨提味,依他意思做之後,也很可口,當然不是正宗口味,姥姥也不知正宗口味是啥。

吩咐他們初三臨走時,要親家母魷魚螺肉湯菜尾,結果害她不好意思,說早講就做新的了,姥姥就是怕古意親家母麻煩,不過姥姥總算吃到原味,覺得還是要放肉類滋味更好。

醬滷大塊文章,做醬肘、醬舌、醬肉、滷牛筋及牛腱,除了醬舌、牛腱,都要小火煨到入口而爛,尤其牛筋要三、四小時,有人喜歡Q一點,因老伴牙口愛軟糯,便以他為主。

DSC_4502c.jpg

DSC_4474c.jpg

百葉肉卷也不能少,用途極多,醃篤鮮、黃芽白砂鍋、清蒸或紅燒百頁捲,所以多做一點冷凍,隨時可取用。

至於蔬菜先做鹽酸菜,近四十斤芥菜心,兩個泡菜罈,右邊加辣、左邊輕辣,因為豐原親家怕辣。

15994872_1917974988430671_2901189410790142129_o.jpg

16300172_1923627964532040_1111402613888491824_o.jpg

又做了烤麩為送給鄰居,以及㸆芥菜心,就這樣被春日雞啼聲催促,做個沒完,完全辜負女兒要我歇手苦心。

又因他們初一回豐原爸媽家(好心的女兒也遇到好心公婆,讓QQ一家陪兩老過年。),初三媳婦賊帶回來肥美冬筍。

姥姥趁QQ一家去動物園,老伴微醺在歇著,自做素什錦,其實如意菜(黃豆芽)年前就買妥,只缺黑木耳及黃花菜,成了八寶菜,材料少,切的粗,炒的快,老伴起身已完成。姥姥愛吃清粥,配上鹽酸菜和素什錦,自覺老來幸福不過如此。

DSC_4621c.jpg

這麼好吃好做的老太,拿自己也沒法子,只有打油詩一首以自嘲:

春日鳴雞喚饞腸,鄉愁入菜八珍香。

青蔬如意隨興作,什錦難全又何妨。

DSC_4596c.jpg

自做自吃之餘,全家也去故宮看了書法展,老伴喜歡書法,當下看得痴迷,立刻買下寶物。
故宮這套名家墨蹟,製作頗下功夫,墨跡斑斕,神韻透紙,老伴現在每天研讀,歡喜莫名。古人不單寫書法,也寫意境和心情,若有上好詩文配合,更是至高傑作,所以姥姥也為自己買了「蘇軾墨蹟」,細讀他的「寒食帖」。
其實姥姥最大的收獲,是一幅「清許佑 藤花乳雞」。故宮展出雞年畫展,只有這幅小品深得我心。垂垂折枝紫藤,還有五隻自在雛雞,感動之下,詩興大發,為雞年開筆,成五律一首:

v.jpg

定是老藤椏,春來意味發。
隱身形相外,著手經眼花。
紫蕊迎風舞,黃雛樹下嘩。
天然真率筆,淡入小民家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姥姥的饞
    全站熱搜

    Q姥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