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輓歌向丁松筠神父和齊柏林先生致敬

新竹清泉-丁松青神父定稿6.jpg

(丁松青神父在清泉天主堂外,有尊天使雕像,為紀念母親丁莉莉。相片取自網路。)

最近幾位知名人士驟逝,無論他們是修道人或世俗人,是何種族,他們都對人、對這片土地,有著一腔熱情和關懷,而且付出整個生命。

他們的夢想、努力和愛,就此消失迨盡了嗎?從信仰的角度來看,可以理解一二,然而,上天的深意,又何其難解。

我們一般人對生命中的得失拂逆,大都無奈接受,好說是活在當下,說難聽也就是得過且過,這也是我們云云眾生的生命情境。

但凡有為信仰和理想而堅持的人,不畏所有犧牲和困難,付出一切,並不是你我能做到。丁松筠神父和齊柏林先生就如此做了,他們雖是出家、在俗的不同,最終都是求仁得仁,獻身於他們的信念和理想。

丁松筠神父的背後,更有一位好母親,她獻出兩個兒子為上主傳教,先後都來到台灣,寡居母親的不捨,掩門低泣,兄弟兩人的掙扎,可想而知。

v.jpg

(相片取自網路)

媒體對丁松筠神父和齊柏林先生報導很多,我特別注意到他們背後的家人,要多大的包容和愛,才能接受身邊人一股勁兒追尋理想以及大愛,而忽略了家人。這也是某種的被迫犧牲,做為家人,痛苦是必然的。為此特別寫了二小詩,抒發姥姥以管窺天的感覺:

    為丁松筠神父寫七律一首

夢中誰在頻頻喚,遙指天邊熠熠光。

揮去柔絲無數縷,怯知親娘淚千行。

紅塵揚拂如曠野,青靄依隈便是鄉。(1)(2)

五十年來獻身地,服從禰旨飲君觴

 註:

(1)丁松筠神父1967至台灣。光啓社在他帶領下,成績斐然。他製作不少得獎記錄片,更數度親自粉墨登場。接觸五光十色的影劇圈,考驗豈能沒有,他保持著初衷,至死不渝。

(2)丁松青神父1969至台灣。1976被派到清泉部落至今41年,他把清泉天主堂,憑著他的愛和毅力,以藝術家的素養,親手設計的彩色鑲崁玻璃,牆壁上也畫滿了以原住民為主題的壁畫及木刻,使天主堂成為部落的藝術、精神及文化的中心。(參考網路)

v1.jpg

(相片取自網路)

看見台灣.jpg

「看見台灣」(相片取自網路)

photo (1).jpg

(相片取自網路)

   送別「看見台灣」的夢想家,詩一首。

依依夢影雲霄去,戀戀河山半是癡。

豈是蒼天無感應,剎時雷雨亦含悲。

長虹橋畔魂飛散,秀姑巒水奔海涯。(1)

白首淒涼向誰訴?翠崖猶有未歸兒。

 

註:

(1)《花蓮縣志》:秀姑巒,昔為港口村舊名,今作溪名、山名。秀姑巒溪入海處,有小島,阿美族稱「芝波蘭」,其義為「在河口」長虹橋是秀姑巒溪泛舟的終點站,秀姑巒溪自此入海。齊柏林先生在此墜機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姥姥的詩
    全站熱搜

    Q姥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